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电动车百人会发布2025汽车业十大趋势:固态电池加速量产 AI技术带来全新变革

  12月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分享了关于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的洞察与见解。

  趋势一:汽车增量市场进入到以电为主的阶段,预计2025年新能源销量1650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了3-4年的快速地增长,渗透率已与油车平分天下。但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会一路狂奔,到一定阶段可能要平稳下来,慢慢进入成熟期。”张永伟分析认为,目前整体车市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且对拉动内需、拉动投资起到了关键作用。

  基于此,张永伟判断,明年汽车整体市场稳重有进,预计2025年销量3200万辆左右,其中国内市场2600万辆左右,增速3%。乐观估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650万辆(含出口)左右,增速接近30%,渗透率超过5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5%,进入相对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张永伟表示,2025年插混、增程会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领域,两项技术路线在新能源市场中的占比将接近50%,预计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增量超过250万辆。

  “仅靠电动很难在插混技术上有竞争优势,仅靠传统燃油技术,也走不通插混路线。”在张永伟看来,插混、增程路线发挥了融合技术的优势,使新能源技术更加多元化,“融合技术既解决了增量市场问题,也解决了不同技术的新定位问题。这是中国市场的特点,也是解决争议最好的方案。”

  “乘用车电动化已进入了常态化发展,商用车正进入快速爬坡期。”张永伟分析认为,新能源商用车在某些领域整个生命周期TCO较燃油更有优势,所以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会快速提升。

  电动车百人会判断,2025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将超过90万辆,接近100万辆,增速达到80%,呈现井喷的态势。同时,不相同的领域发展速度不一样,预计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会迅速增加,保守估计明年销量超过11万辆,渗透率突破20%;城市物流配送市场也会呈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态势。

  张永伟认为,中国车企面临新的国际化发展环境,下一步要用先进的制造和产品服务全球市场,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成功经验,所以“新国际化发展”表达的含义是:国际化、全球化是必需的,但是不能走老路。

  “过去(汽车出海)更多的是贸易,即便投资(建厂)也希望单干,但将来要合资、合作,变成共生企业,在资本结构、生产上有更多的合作,用利益协调的新模式去国际化。”张永伟强调,车企到国外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复制国内的打法,还要学会读懂世界,了解适合当地发展的法规、标准等。

  电动车百人会预计,2025呢喃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出口(含本地生存)将达到140万辆,同比增长10%。

  趋势五、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产品加速量产,未来2-3年完成小批量上车

  张永伟表示,目前国内半圆态电池技术先行,2025年具备固态电池技术内容的出货量(包括车载与非车载领域)有望突破10GWh;全固态电池当前处于核心技术突破和验证阶段,有望在未来2-3年完成小批量上车。

  “整车厂已经投资固态电池,传统电池企业更不会放弃,电池行业新势力也在靠固态新赛道力图重塑电池产业格局。”张永伟表示,材料、设备企业已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本进入到固态电池领域,全固态技术产业化周期在快速缩短。

  “当汽车产业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后,企业追求多品牌、盲目扩张的模式很难持续,企业的发展模式需要调整。”在张永伟看来,汽车“两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给公司能够带来巨大投入压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挑战,一定要有选择地投入,而不是全都自己从研发开始来做。“当投入需要更加多的时候,企业要由全面开花变成进一步定位聚焦,形成核心竞争力,这种调整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能是战略性的。”

  张永伟认为,公司发展的新模式之一,是企业减少投资,轻装上阵,盘活存量。具体表现为,明年也许会有更多企业愿意代工,或者不建工厂,用别的企业的产能。新模式之二,是当汽车行业越来越带有互联网智能属性时,企业的盈利模式会变革,不能靠单一产品来评价企业或产品的盈利,要看全生命周期。

  张永伟表示,跨国车企主力在加速新本土化发展,面临新的压力,格局也在分化。“很多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在中国研发,向世界赋能,技术导向从过去的由外向内,变成自己利用中国的新能源和智能技术优势,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张永伟认为,这是跨国车企一个重大的变化,也是本土化发展的首要趋势。

  此外,跨国车企加速新本土化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市场供应链向外。“中国的供应链和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一旦结合起来,一定能提高其全球竞争力,并探索出中国汽车产业服务全球的新格局,这种全球共生的发展模式对中国整个产业链都有帮助。”张永伟表示,要高度关注跨国力量在中国怎么样发展,如何利用中国服务全球化的新态势。

  与电动化经历的较长过程不同,智能化甫一落地遍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电动车百人会判断, 高阶智能技术快速进入10万-20万主流市场区间。智能化进入全面普及加速新阶段,由过去“有没有”进入消费者追求“既好玩又好用”的“好不好”的阶段。

  百人会同时判断,2025年是基础智能化的“元年”,智驾与智舱趋于标配,进而走向全面覆盖阶段,明、后年主要车型都有一定的智能化技术或产品上车,2024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约为55.7%,2025年可能接近65%;2024年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约71%,2025年将达到76%。

  张永伟表示,人工智能(AI)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会为汽车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明年将是AI上车的关键之年。

  “目前的智能化是基于传统的智能技术,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模式,并对汽车行业带来了全面的变革,这是产业发展巨大的机遇。”张永伟分析认为,汽车遇到人工智能后变得更实用;在AI发展落地时,汽车成为AI最大的应用场景,“所以‘汽车+人工智能’是双赢,实现了最佳的组合。”

  另外,汽车从研、产、供、销、服务全流程都会全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但整车应用,零部件也会应用,比如智能大灯、智能座椅等。在服务领域,智能汽车的研发会全面转向大模型时代。

  “汽车产业更加智能化后,其聚合外溢效应会明显加速,所以智能汽车产业很容易变成聚合型的智能产业。”在张永伟看来,如果将汽车技术应用到低空领域,飞行汽车便是“飞上去”的智能汽车;应用到具身智能领域,人形机器人便是“立起来”的智能汽车。“2025年智能汽车会加速发展,‘飞上去、立起来’会形成聚合型的产业外溢,新质生产力也会加速在汽车行业落地放大,这一点在2025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