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的演进

  北极星售电网讯:经常有朋友问这样的问题:综合能源有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

  综合能源是很笼统的,至少要分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能源服务。一个是硬系统、一个是软服务。硬件系统和软件服务没有谁对谁错,买个智能手机,既要看CPU、内存这些硬件配置,也要关心操作系统、应用商店、APP这些软服务。软硬都要看。

  从实际的体验来说,软件构建的场景,背后连接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生态。比如一个美团APP,背后是无数的商家和外卖小哥的线上+线下生态。

  当时小米在港股上市,发行商给了相比来说较低的20多倍的PE值,雷军还很不开心,他认为小米是一家互联网生态企业,而市场当时只认为小米是一家智能硬件制造企业。

  对于硬件制造企业,给20多倍PE已经很给面子了。但是对互联网软生态企业,50倍PE都不算贵。

  说白了硬件+平台+线上线下生态是最值钱的,苹果的估值,不单单是iphone厉害,基于APP Store构建的庞大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也贡献良多。

  据说某风电制造商当时准备上市,大摩给的估值是10多倍,气得CEO说:这么低的估值,我们公司营收和现金流这么好,上个毛线市。

  然后该企业大力投资能源数字化平台了,搞了一堆名字很洋气的“能源互联网产品”,CEO红光满面的说自己是一家“能源互联网公司”,其实主营业务还是主要靠风机硬件销售,但是数字化确实给这家企业的估值、市场形象、投资运营带来很大提升。

  个人觉得更确切的提法,叫做老的产业,新的商业。综合能源沿用传统的商业模式无非是:一、投资模式,通过低成本资金和良好的项目筛选,获得长期投资收益,这个逻辑和建一个火电厂、或者房地产企业自持一个物业没有本质区别;二、项目模式,就是你要东西,我卖你东西。

  当然对某些综合能源公司来说,还有第三个商业模式,就是KPI考核,某综合能源公司,为完成上级考核,60-70%的营业收入是做流水,把兄弟单位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合同往自己单位签,然后再背靠背的转签出去。

  所以综合能源需要新的商业思路,我大致画了下面这张图,把综合能源的商业模式分成九宫格。

  横轴是综合能源的管理对象,横轴是从一次设备系统,到二次的自动控制、到三次(信息化、大数据)系统;

  纵轴是从单纯投资,到投资加运行(BOT),再到长期持有的运营(BOO、OOO)。

  “投资+运行”的BOT模式是以投资为核心的,其目标还是在获取投资收益,是有ROI的,而且是以项目模式操作的,有严格的项目截止时间,到期需要资产移交。

  运营本身不是项目,没有严格的截止时间,所以没办法按照项目投资的方式去估算ROI,而是在服务全生命周期内去持续获得运营收入,这时候的投资其实不是投资,是一个设备成本和经营成本的持续投入。世界上最成功的运营,比如五星级酒店,可以存续几百年。

  所以不能用建五星级酒店的思路去理解五星级酒店的意义,这就是万达的五星级酒店和华尔道夫、香格里拉不是一个级别的原因。老王始终是房地产商的思维。而五星级酒店可以是轻资产运营的,管理方输出品牌和管理模式。

  我认为综合能源服务未来真正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是包含设备改造(非单纯投资,或者投资运营分离)、二次系统(比如灯控、门禁联动等)、三次系统(能源数据分析)的,并且是一种投资+运行维护+运营收费托管的复杂商业模式。

  只有到了运营这个层面,真正的客户价值才能反映出来,节能价值才和能源收益密切挂钩,彻底摆脱了投资方、业主、使用方三者利益不一致导致的问题:LED灯很节能,但是用的人不付电费不关灯,付电费的人不知道如何在用,投资的人只管按照节能量分成。甚至会出现用的越多,节约量越多,分成越多的怪圈。

  真正要做到BOO、OOO级别的,结合资本、线上数据、线下服务体系的商业模式闭环的能源运营,是非常难的。

  一方面,慢慢的变多的客户意识到,涉及到水热电气的复杂能源服务必须从自己管、到找别人来投资(不花钱,但是主要靠自己管)、再到找别人全过程管(投资+建设+运行+运营),不如自己花钱买个专业服务可能更省。

  另一方面,从投资逻辑上看,从单纯的项目投资,到运营投资,现在已经有不少投资方在考虑进行产业生态的投资。因为任何一家都很难完成这么复杂的全产业链、细致划分领域的需求闭环过程,这恰恰蕴含了产业链升级、重构和布局的机会,已经有不少的投资方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尤其是产业互联网的机会。

  这就是旧的产业,对客户来说,用水用热用电是古已有之的需求,却是新的商业(全过程数字化运营服务),以及用生态化的方式去做协同。

  从趋势上看,个人觉得围绕能源运营服务的复杂产业生态,深入到客户实际落地需求的新商业模式,正在慢慢地出现。

  而且这种需求场景的在线化和闭环化,出现精细化的趋势,有人专门做大型商建的能源运营托管,有人专门做大学校园的生活热水托管。而且每个场景里都是投资+建设+在线数据+线下服务的价值闭环。

  在餐饮行业,做满汉全席的没前途,靠老资格吃老本的狗不理、全聚德不行了,把酸菜鱼做到极致的“太二”,把川味火锅做到极致的“海底捞”,都火的可以。

  综合能源服务需要细分品类的场景闭环,你做的越细分,落地的可能性越大。那种“把园区的能源网络占据,就能独占综合能源入口”的守土思维,只适合自然垄断的环节,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上是很难的。

  就像在火爆地段建一个商业综合体,把这个区域的流量入口占据了,但是海底捞偏偏不买账。

  海底捞的选址原则是:在火爆商业综合体的边上,选择租金较为便宜的地址,把节约下来的租金成本,用于员工工资提升,以优质的客户服务获得高客户粘性。

  这就是服务行业的品类细分竞争逻辑,综合能源在这个层面,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未来会涌现更多的综能海底捞、综能酸菜鱼、综能奶茶。

  关注客户价值,关注运营闭环,寻找通过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的机会,并且用价值投资的眼光去看,长期持有的反周期、反项目思维,才是综合能源真正有意义的思维模式。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方式,邮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