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融合跨界资源 教育和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

  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2023年9月,市教委、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协同,立项建设1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1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市教委职业处指导下,市教委装备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包括5个国家级和9个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锦江集团、汽车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本科高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创新良性互动机制,努力推动职业

  这一年以来,无论是市域产教联合体,还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都结合自己院校优势、行业需求、企业特色等深层次地融合、紧密联合、互通有无。那么,与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形式相比,联合体、共同体有哪些创新?各方如何合作共赢?协同创新怎么来实现?今天,我们一探究竟。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体两翼”的重要一极,是破解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举措。

  市域产教联合体由政府主导,经济园区、行业企业、本科高校、职业学校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组建,具体由政府统筹协调、行政推动、搭建共赢共享平台,激发行业公司参与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市域产教联合体重点在“联”,强调政府联合各类资源,通过共同构建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适配、人才教育培训与岗位需求适应,提升的适应性。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制造类实体型企业高度集聚的超大型城市国家级开发区,如何在“土地零增加”的刚性约束条件下推动亩产高值发展?一方面要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地发展形势下企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帮企业解决技术人才需求,继续吸引外商投资。

  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2023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闵行开发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共同牵头,联合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以及开发区内13家企业、5所院校、1所科研机构,共同成立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并于同年9月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联合体以产教融合需求为牵引,针对开发区13家重点企业及5所职业院校开展深入调研,摸清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和核心产品需求,以及院校可提供的专业、课程、基地、技术、人才等资源,梳理形成了详细且明确的清单。在此基础上,联合体建立区域产业人才供需平台,一企一策,根据13家企业的不一样的需求,分别制订了不同的需求解决方案。

  三菱电梯仅上海分公司每年的需求量净值就在170多人,加上每年10%以上的离职率,亟需大量的具有《特定种类设备作业人员证》(T1证)的电梯维保工程师。为有效解决三菱电梯对人才的急迫需求,2024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三菱电梯共同面向学校大二学生,依据企业考核标准选拔组建了36人的订单班,为其定向培养输送所需人才。学校与企业一同制订人才教育培训方案、课程置换方案、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等,工学交替,共同实施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和技能培训等。学生在三菱电梯培训中心和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进行维保基础技能培训后,分两批至上海各维保站点进行岗位实战训练,企业在各站点配备带教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电梯维修维护工作,定向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类似这样针对性强的培养方式还有许多。针对强生医药、西门子开关等小批量人才需求的企业则采取组合式订单培养模式。在技术需求上,根据公司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组建博士服务团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其现场诊断、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在技能培训上,对成员单位的培训资源与需求来做统筹安排,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针对院校学生、企业员工、企业技术骨干、企业高层等不同群体开展具有差异性的培训。2024年,联合体共为区内企业组织近250名学生的学徒培养、订单培养和现场工程师培养,以及300人次的学生企业实习。

  提升劳动者技能,培育新素质人才队伍,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条件。联合体内院校积极开展各类技能鉴定达923人次,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累计达117047人次,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1个,校企合作开展研发技术和服务,取得研究成果17个,提升了企业员工的数字化技能,促进了开发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为园区公司发展培育了新质生产力。

  今年6月18日成立的上海国际汽车城产教联合体依托上海国际汽车城园区,由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简称“科技职院”)、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是首批上海市市域产教联合体。现有成员单位235家,包括嘉定区发改委、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家政府部门、14所中高职及本科院校、211家产业骨干企业、2家科研机构。

  围绕嘉定汽车“新四化”千亿级产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联合体开展智能制造趋势下汽车行业技能人员供需调研、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关键企业人才地图研究、智能网联汽车TOP40人才分析等工作,通过“座谈+走访+报表”等,收集联合体内成员单位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利用公众号、联合体微信群等媒介不定期发布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资讯和供需动态,建立专业设置与园区产业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完善汽车产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校企共建符合嘉定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实际的高水平专业集群。联合体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群入选上海市新一轮高水平专业群。

  联合体鼓励支持政行校企园共同开展人才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和研发技术。融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和新设备,共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人才教育培训方案5套,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门,启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资源库2个,建设“汽车虚拟拆装和数字化资源系统”“汽车虚拟故障诊断和数字化资源系统”等虚拟仿线套,研讨制订“在线说车”和汽车营销策划赛项方案,举办上海中华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赛、智能汽车专业建设论坛等大型活动5场。

  紧跟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上海蔚来汽车与成员学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技师订单班培养,接收成员学校学生就业。蔚来汽车与上海科技职院共建上海市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蔚来汽车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践中心,重点建设蔚来技能培训中心、蔚来科技体验中心、蔚来第三代换电站。按照开放多元、协同运营的建设理念,面向联合体成员学校、区域内职业学校,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数智化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课程开发研究与实验中心”“开放型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技术培养和训练中心”“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有组织地面向联合体成员学校、区域内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科学普及、技能竞赛,承接政府、行业、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工艺改进、研发技术等技术服务。

  接下来,联合体将以上海国际汽车城园区优势资源为依托,聚焦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普融通、探索科教融汇三大核心任务,进一步健全政行校企园长效合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形成功能互补、资源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教融合发展新生态,服务产业和区域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是由“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高水平本科高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的,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有利于实现行企校三方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协作配合。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在“共”,重点是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引领、指导和主体参与作用,是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行业人才需求预测、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共同参与,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全方面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背景下,传统酒店业与文化、旅游、电竞、会展等行业怎么样发展成泛酒店业?企业、高校和高职院校如何携手打造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3年10月,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沪成立,由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商学院和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成,成员单位58家。最近,成员单位新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等,成员单位持续增加中……

  全国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了一套共同体管理治理体系,打造了八个共同体品牌系列活动,从中培养适销对路的行业紧缺人才。

  共同体以品牌赛事激发行业人才创新活力。今年3月启动的“锦江杯”非遗挑战赛,吸引了超1000所院校、74761名高校学生踊跃参与,推动行业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第十二届“中华杯”现代智慧厨房创新菜烹饪竞赛、“初心咖啡”大赛……这些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技能,也激发了行业人才的创新活力。

  一项“非遗真人数字图书馆”征集活动由上海商学院、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上海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和上海泛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组织,共征集作品36个。同时,共同体成员还参与共建“十四五”规划教材、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培训教材;获批中国旅游研究院古镇旅游研究基地;参编《上海美食地标街区评判标准》,参加关于开展评定上海美食地标街区工作方案讨论会议;“基于多模态情感分析深度学习大模型的酒店顾客体验场景搭建模式研究”获批上海市教委“AI赋能科研计划”项目。

  共同体以教学创新引领一流人才教育培训。作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中国牵头集训基地,上海商学院协同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等四家副基地,积极推动世赛集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基于客户类别的酒店接待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等建设。上海商学院学生朱立萱获得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优胜奖,位列世界第七,在所有东亚参赛队中排名第一。

  不仅培养顶尖高技能人才,共同体以系列培训项目提升师资能力。上海商学院与锦江国际集团合作举办沙特“旅游业先锋者”培训项目,7月和10月分别举办全国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双师型”能力提升培训和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上海商学院与上海市贸易学校、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联合开展“酒店管理”专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以共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在线开展新质启航、Deep Dive、职言职语等校企对线万人次。

  以数字化校园推动国际化产教融合的数字产品与场景建设。共同打造“微课”推动教学数字化创新;建设教育部泛酒店业+元宇宙创新实验室,开展元宇宙技术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应用研究;启动中瑞联合创新中心建设。

  以开放创新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今年4月,上海商学院和锦江国际赴瑞士、法国,与瑞士EHL酒店管理商学院进行深度洽谈,当地考验查证卢浮酒店集团和丽笙酒店集团旗下酒店并进行师生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推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不断突破国际标准。共同体成员牵头的ISO 18980露营地项目正式立项,受邀参加2024博鳌全球旅游生态大会暨首届博鳌全球民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2024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等。

  智能化、信息化、可持续化正成为城市设计数字化发展的主要流行趋势。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绿色建筑、城市更新等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因此,行业对掌握数字化设计、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激增。此外,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及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也备受青睐。

  为了精准产教供需对接,2023年10月,全国城市设计数字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由壹仟零壹艺数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牵头,联合全国相关的中高职院校、本科高校、上下游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跨区域共同组建。共同体在城市更新设计与数字化转型领域,着力改革时代设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中国技术创新走向行业应用和国际市场,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城市更新与高品质民生服务。

  共同体将提升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置于首要位置,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创新模式,探索中高本硕联合培养机制,建设技术技能社会培训平台。目前,共同体专业群覆盖48个专业,组织共建11个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18个教学资源库、15个虚拟仿线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2个产业学院。今年,共同体组织成员企业和成员高校开展项目合作对接,共同申报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获批了60个项目。

  共同体成员之间高效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比如,共同体牵头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壹仟零壹艺数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策划开发了“AIGC设计创意平台”,在设计创意阶段运用太行AI大模型,该平台目前已推向共同体成员院校试用。

  再如,共同体通过举办高校设计大赛,在大赛中运用D5渲染器进行创新,推广高新技术企业的新技术,得到50多所高校的热情参加,成为设计数字化技术的“中试车间”。目前,共同体正在与上海漂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策划启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开展CIMPro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创新。

  有组织开发教学资源,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在城市设计领域,共同体成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设计数字化课程改革,经共同体专家组评审,确定23门课程获批“一流课程”立项,8门课程入选孵化培育课程,共建共享“人工智能+设计数字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未来通过“职教出海”推广专业课程与教学标准。

  在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共同体与智慧树平台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平台。目前,平台融合了31门专业课程和162个课程知识点,未来将探索形成一套完整且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智慧树平台的先进的技术,用户能便捷地访问和学习这些课程,获得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共同体更向世界输出中国解决方案。今年10月11日至16日,共同体启动了“城市更新中泰国际工作坊”,揭牌“曼谷海外实践基地”,标志着共同体真正开始启动开展“中文+设计数字化”职教出海行动。

  随着智能化数字技术在健康美业产业链上的加持,产业跨界融合已成为一种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培养模式无法适应行业、产业智能升级新发展。

  2023年8月,由润芳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牵头成立了全国健康美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目前,共同体成员覆盖了全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七大区域25个省份,囊括本科院校、高职、中职等54所院校,8个行业协会和84家优质企业。

  运用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产教对接育人平台,推动产业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的深层次地融合。共同体搭建的全国健康美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信息平台,内容十分丰富,也很实用。通过这一平台的实时动态更新,捕捉市场一线资讯,分析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对接关系,综合分析专业与产业契合度,构筑产业链、岗位、专业的关联画像。

  同时,依托平台定期发布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数据、调研数据、预测数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区域性特征分析报告,汇集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学科专业数量、招生数量、毕业生数量、师资团队数量,并利用AI和等技术做好产教数据的对比、分析、匹配和预警。

  融入高新技术能力,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共同体紧贴产业技术发展,构建集移动教学、人像识别、虚拟化妆等于一体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实现远程共享教学资源。运用AR识图的形式将活页式教材与数字化教材相结合,开发新形态教材;根据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研制教学装备,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共同体还建设一批优质的企业课程和校企课程,与企业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合作,实现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对接,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零距离上岗人才。

  校企双向互兼互聘,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共同体模式下,校企通过共建师资培训基地,共同制定教师培养标准和培养机制。深度链接院校和企业,定期派遣教师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开展实践性教学、科研竞赛,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此外,吸纳行业企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师资互兼互聘,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同时建立包括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和行业技术能手在内的共同体“双师型”教师人才库。

  就业培训高效对接,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产教对接平台,建设人才供需库,定期发布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数据,共同体内企业招工首选共同体内学校,通过定向培养的供需衔接制度,增强企业对优质生源资源的吸引力,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方案衔接,鼓励共同体内企业实施长学制培养。同时,开发高水平、定制化培训资源包,开放共同体内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学习管理机关,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依托“”标准输出,讲好“创美中国”品牌故事。共同体与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依托上海市优质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等建设基础,输出人物形象设计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和以“美容、美发、美妆、美形、美饰”等为基础的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培训包等,成为职教出海“创美中国”品牌故事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