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和全球能源智库Ember先后发布报告,对全球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取得的进展进行盘点。
今年4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统计2024》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能力新增473吉瓦,增幅为13.9%。太阳能和风能是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增长中的绝对主角,新增规模占到总增量的98%。
5月8日,全球能源智库Ember发布报告称:2023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首次超过30%,全球近40%的电力来自包括核能在内的低碳能源;得益于此,全球发电的二氧化碳强度创下历史新低。报告认为,2023年或将成为电力行业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标志性转折点。
数据显示,自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领域的国际投资至2022年几乎增加了两倍;2023年,与能源转型相关的投资额已达到创纪录的超2万亿美元。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行动,将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能源转型纳入更广泛的经济战略中。有分析认为,国家政策支持的增强、化石燃料价格的上涨以及能源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提升,正在推动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的发展。
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指出,在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持续提速的背景下,地域和技术部署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所凸显,未来应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进程。
根据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亚洲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中独占鳌头,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69%左右。同期内,欧洲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增长71.2吉瓦,北美装机增量为34.9吉瓦,南美装机增量为22.4吉瓦。对比之下,非洲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仅为2.7吉瓦,累计装机容量为62吉瓦,仅占全球总量的1.6%。
从资金投入上看,2023年,发展中国家所吸引到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作为能源匮乏地区,所占比例最高的地方也仅获得了不到1.5%。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拉卡梅拉警告称,全世界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和部署相对集中的趋势,可能会拉大各国脱碳步伐的差距,令全球实现气候目标产生重大风险。针对于此,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建议继续扩大融资规模,加强国际合作,并将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作为重点优先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