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增长5倍新能源车改变出行格局

  在山东省临沂市雷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组装新能源重型卡车。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这一对比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5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从年产百万辆,到成为全世界首个年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及充电桩数量均稳居全球首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重塑出行格局,为经济运行、日常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前几年小区里很少见到新能源车,现在楼下的停车位一半都停着‘绿牌’车”

  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身边开新能源汽车的人慢慢地多了。有人发现地库里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换上了“绿牌”;有人发现过去的“车行一条街”已经被新能源品牌占据;还有人用“蓝牌”购买了电车。

  “我的第一辆车是油车,开了六七年,最近准备换车。”北京市民张女士和记者说,这次换车她把新能源车型纳入重点考虑范畴。“前几年小区里很少见到新能源车,现在楼下的停车位一半都停着‘绿牌’车。身边好几个同事这两年换车都选了新能源,听他们说不仅保养成本低,各种智能化功能实用又新颖,再加上续航里程越来越扎实,我也打算实地去试驾几款热门车型看看。”

  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每天有超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道路上。5年前,这一个数字不到500万。

  公安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023年相比增加382万辆,增长51.49%;新注册数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4年的1125万辆,呈快速地增长态势。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部部长朱一方对本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是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协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赋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构建起覆盖研发、推广、使用、准入、监督等各环节的完备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逐“新”提“智”。中国发挥新型制优势,坚持“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

  ——全链条布局支撑产业自立自强。中国建立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贯通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装备等关键环节。

  “此外,中国具有增长潜力大、需求多元化、开放包容的超大规模市场,这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规模应用场景和持续迭代机会。”朱一方说。

  保有量还在一直增长。公安部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量比重达10.27%。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创历史新高。

  在位于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比亚迪小漠工厂冲压车间,物料人员负责将待加工的板材从材料库运送到冲压线指定区域,机械臂负责“拾取”板材放到传送带,横杆式机器人负责板料的取放件以及工件在工序和设备间的传递工作。经过人与机器的分工合作,板材在经过拉延、切边、冲孔、整形、翻边等工序后冲压成型。

  “每分钟冲压机能够实现15次完整的冲压动作。在冲压车间,每小时能冲压出60辆汽车所需零件。”小漠工厂冲压车间管理人员介绍,小漠工厂年产量约40万辆,平均一天生产约1280辆汽车。得益于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这里大约1分钟就能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

  202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一头,是强大完备的产业体系,支撑起产销量的迅速增加。当前中国已形成涵盖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充换电设施建设等在内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分钟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效率,正是产业链高度协同与高效运转的结果。

  另一头,是消费的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慢慢的升高,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新能源汽车已从代步工具变为智能终端,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不再是“不限号”“省钱”,而是更多看重其智能化功能、人性化服务、个性化外观。

  浙江杭州车主王先生说,他去年入手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最吸引他的是车辆的智能交互系统。“语音控制特别灵敏,打开天窗、调低空调、播放音乐等指令都能迅速响应。导航还能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规划最优路线,遇到堵车会提醒切换车道。”他表示,现在开车像带了个智能助手,一个人开长途也不难熬了。

  中国车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头羊,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扮演着逐渐重要的角色。以比亚迪为例,其在西班牙的市场占有率已突破10%,在巴西稳坐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7月,中国汽车出口36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新能源车慢慢的变成了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从北京到武汉,沿途十几个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都比较充足,很少遇到需要排队的情况”

  “我开着电动汽车往返北京和武汉已经两次了。从京港澳高速一路南下,约1200公里,加上中途休息充电,差不多要15个小时。”周先生是湖北武汉人,在北京工作10多年,去年购入了一辆新能源汽车。

  2025年春节,他第一次自驾从北京回武汉过年。“一来是带着老人和小孩,还有一些玩具、衣服需要运回武汉,开车更方便。二来我也想体验一把电动车跑长途的感觉。”周先生说,第一次体验长途电车自驾,他不免有些紧张,提前规划了充电路线。实际行驶下来,他发现沿途十几个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都比较充足,很少遇到需要排队的情况,比预期顺利许多。“仅有一个服务区车比较多,需要排队充电。特别暖心的是,一位大哥看我的车辆电量不多且车上有老人和小孩,就说‘看上去你比我更着急,你先充吧’。”

  如今,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紧张问题已基本缓解。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了两番多。“针对充电繁忙服务区,我们实行了‘一区一策’来强化服务,已经累计建成了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了98.4%,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高速公路日均通行的新能源车占比已经提高到20%左右。”

  放眼全国,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备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中国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充电网络。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桩车增量比为1:1.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我老家是武汉附近的一个小县城,现在县里充电都很方便了。”周先生说,一些废弃场馆建成了公共充电站,这两年不少老家的亲属和朋友都开上了新能源汽车。

  国家能源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了充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达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达76.91%。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备总量达1281.8万台,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充电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