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近日,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华北电力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何雅玲,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翔,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勇平,学术委员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唐大伟教授,北京大学白树林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崔立山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志峰研究员,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杜小泽教授参加了本次会议。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檀勤良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学科建设处处长张乃强,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乔开文、副院长张凯以及实验室学术骨干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

  高翔指出,近年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又取得了很多新的成绩,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研究方向,做出了一批深入细致且独具特色的科研工作,这批成果不仅仅具备基础性,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他为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将现有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研究工作与熔盐储能等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新的工艺、新的流程,推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二是总结归纳前沿的理论体系、理论方法、研究成果,打造以自主知识体系、学术体系为内核的原创性、高水平精品教材,促进高质量人才教育培训。三是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载体,通过项目合作、信息交流、人才教育培训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檀勤良代表学校对参会的各位专家这样认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能源电力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因此在这样的领域实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集成平台的自主研发与重大突破,是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各位专家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逐渐建设成为能源电力领域一支重要的研发力量,实验室产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为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服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他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实验室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建设,更好地服务我国清洁高效灵活低碳发电。

  与会人员听取了实验室主任徐进良关于《实验室2024年度工作进展》的汇报。徐进良从国家与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重大需求、研究热点、团队建设、人才教育培训、成果产出、开放交流、实验室现有条件及近期规划等进行了详细汇报。重点阐述了实验室在2024年人才教育培训、团队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黄丛亮教授作了“微纳粉末成型超绝热材料及构筑方法”的学术报告,马骁婧副教授作了“自驱动加热器沸腾强化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李开洋老师作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系统的材料腐蚀研究”的学术报告。三个学术报告展现了实验室在三个研究方向上的基础研究现状和活力。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与实验室研究骨干围绕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进行了认真讨论。

  何雅玲线上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实验室的整体布局,依托怀柔国家实验室、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等一系列高水平科研平台,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实验室近年来培养了一批敢闯会创的青年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确保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精神在不同代际间持续传承和发展。她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规划表示了关心,尤其是在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员分流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及早部署未来的发展趋势。